那些年与我擦肩而过的宗教信仰
-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在泰国一所医院体检时,需要填表,里边有一项,宗教信仰。我填了个“无”。
医院工作人员一副匪夷所思的模样——人,怎么可以没有宗教信仰?
我心想,这没有宗教信仰还要被歧视吗?
于是下次再去,就填了个“Taoism”(道教)。
也听说过,“没有信仰是可怕的。”
感觉有点危言耸听,我虽不是党员团员,但是我坚信咱们有信仰,只是我没有很认真“梳理”过我的信仰。
在泰国两年半的时间,虽然也参加过当地的宗教活动,但是看到当地和尚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不时冒出的丑闻,我很难打心眼里走近,还是会有距离感。
回国后又有一个好友兼同事,因为其有一位学生是泰国高僧,她经常去参加他们的宗教活动。这位好友也带我参加过一次。
说起来那次,她还因为我的“尊重程度”不够而批评了我。说我穿的衣服鞋子不够庄重。用几乎严厉的语气说,你没在泰国待过吗?你不知道应该穿长裤吗?
但是,在北京的夏天,我真的没有长裤,也没想着专门去买一条。
我记得,去泰国寺庙,只要不是短裤就可以。我这七分裤应该也过关吧?
没想到,挨批了还。
到地方才发现,去参加的泰国人也没那么严格啦,还有一位露肩的呢。
这位好友在我们微信群也每日会发一些佛教教义。里面有些概念我们并不是特别认同,但是,依照我们对这位同事的了解,她对佛教的认真虔诚程度,我们是不敢说什么的(她是群主,我们十几个人也有近十年的交情了)。
终于,在她连续发了近三个月佛教教义,以及为寺庙捐功德的各种信息和链接,我们鲜有人和她有互动,之后,她退群了。
赶紧去问,为何突然退群?
她说,我现在需要的是追随者,而不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我也很难发自内心地去追随她。于是,无奈又伤感的,和这位多年好友,因为信仰,渐行渐远。
后来,我又去了美国。去之前就有人跟我说过,你参加华人的教会活动,就能较快地融入当地生活。
也加过一些人的微信,但是再没有过多的来往,也许是我没有主动奔赴的缘故。
也尝试去教堂参加过活动。当时满央央的人,并没有让我体会到宗教的神圣感。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华人牧师,用较为鄙夷的语气说,希望大家自觉把身边垃圾带走,不要把在国内的臭毛病带到这里来。
这些言语、神态,也把我挡在了西洋宗教的门外。
当然,还有在微信群,偶尔也会遇到个因为宗教信仰而自感凌驾于其他群友之上的人。
这些,都会让我有排斥感。
我想,我的“信仰”是,没有区别心,大家众生平等,互相尊重。
最近在济南,我认识了一对夫妇,一位是马来西亚华人,一位是伊朗裔美国人。他们是巴哈伊信徒。
因为他们,我目前愿意走近巴哈伊。
我想,如果我要接受一个宗教,首先应该是因为某个具体的人。
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大环境。我首先要看这个宗教里面的人的精神状态,整体修养。
丽娟与和平(伊朗裔美国人),谦和,亲切,纯净。目前我还没有发现哪里有让我不舒服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和他们平等交换意见,而不是不容反驳的。
我现在依然不相信自己会是一个完全虔诚的巴哈伊信徒。但是,去了解,去学习,去探索一下,不也挺有趣的吗?
我相信我“支楞起来”的分辨能力。而且,没听说他们出过什么极端分子。
我会和他们结缘,还是会擦肩而过,谁知道呢。 -
写得好,信仰是个人内心深处的向往,是心灵的渴求。摸索的过程就是修炼的过程。最终,要看到是否内心感觉到安宁,你愿意交托浮躁的内心,在信仰里找到安静,找到救赎。
-
@丹奇 谢谢姐姐的评论。是的,您的评论每次都是“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