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村发展看社会进步
-
从我之前的文章风格来说,好像以“挑刺儿”为主,比较“负能量”。今天我想说个正能量的问题。从我村的发展,以及我的所见所闻,来看社会进步。目前想到了4个方面。
一,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了近十岁。
我小时候有个记忆,我们村西头有个人去世了。我旁边有一个人评论说,嗯,早是早了一点儿,但是呢,也过了60了,也算可以了。
现在看来,60多岁去世还是太可惜了。我猜那个时候的人均寿命可能是70左右,活到60多岁虽然遗憾,但是也还可以的感觉。
现在人的平均寿命估计将近80岁吧。我回老家的时候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挺多的,好像还有过百岁的。
现在政府会给高寿的老人一定的福利。这样老人会客观上获得更高的尊重。心情愉悦,自然长寿啊!
二,对离婚再婚人士的包容度高了。
小时候我有一个印象,大家对离婚人士是特别歧视的。
我有一个堂舅,他其实,在男女关系方面是有点儿混乱的。但是在大家(包括他)共同的概念里,(男人)乱搞可以理解,但是离婚简直是罪不容恕。
我对他当时说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某某某,这个熊玩意儿现在正闹离婚呢!”非常愤慨的语气。
以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说,这个闹离婚的人比他要好多了,最起码人家想对上一段婚姻有一个交代,要开启新的人生了。
而我这个舅舅呢,他首先对目前的婚姻是不忠的,和我们村另外一个女人勾三搭四。
但在他的概念里,他忠实于婚姻,他没有抛弃结发妻子,而另外一个女性只是他的风流韵事罢了,是无伤大雅的。
他对离婚的人是歧视的。
这种价值观是不是有点扭曲?
现在对离婚人士包容多了,虽然也觉得离婚不好,但自己的亲人起码不会歧视。
离婚率高了,我始终认为不是社会落后的表现。而是社会包容度高了,文明度高了。
另一个案例是青山嫂。
青山哥哥,20多岁的时候出车祸死了,留下一双儿女和桃李年华的青山嫂。
当时大家的想法是她离开的话也可以理解,但是不离开更符合大家心目中好女人的形象。
有很多人去她家劝说其留下,其中包括我二十多岁就开始寡居的姥姥。
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大家会达成一致——是否再婚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应该由她本人来决定,大家不宜干涉。而且,再婚光明正大。
但是,对老太太再婚还是会有指手画脚嘲讽的行为。
三,人权方面有较大的进步。
我小时候,村官和家族势力强大的人,经常肆意妄为明目张胆地欺负村里弱势群体。
我的一个远房舅舅,招惹了当时的一个村官。结果呢,村官动用自己的权势,把我舅舅这边的近支亲属抓了十几口子,关进派出所。而且还动用私刑,用绳索把他们绑起来,一路从村里绑到镇上,关了两天。
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村民基本能达成这样的共识——如果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人民警察会为自己伸张正义,有问题打110。
四,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
我妈妈小时候,男孩子受教育的,每家有一两个就不错了。女孩儿基本没有上学的机会,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现在我们村高中毕业率近100%。
博士有二三十人,女博士多于男博士。硕士学位的几十人,学士学位的近千人。被我县评为“状元村”(全县唯一)。
不夸大地说,这个和我姥姥、我妈我姨有很大的关系。我姥姥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在自己食不果腹、老爷早逝的情况下坚持培养三个女儿上学读书。
大姨读到了中专;二姨初中毕业(当时也不多见哦)嫁人;我妈高中毕业,读至文革。
我妈我姨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女先生。村民们对她们都有一种别样的尊敬。
她们分别又找了更加优秀的先生。
这些首先是我姥姥争取来的,其次是我妈我姨自己的努力。
虽然我们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我想村民们从我家是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对知识从此有了一种追求,对读书有了认同。
这些进步,是建国后开始产生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
以点带面,我们整个中国的发展态势就是如此向上的。
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百姓点赞加油,再接再厉哦! -
@绽放 好文。事实说话,不偏不倚。客观公正!我们看问题,要全面。看主流。问题哪里都有。只要不刻意藏着掖着,主动为民服务。即使有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在美国也在经历各种问题。比你们经历的要严重。
-
@丹奇 很开心收到姐姐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