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话,我是挺反对的。比如
“肉烂在锅里”,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肉烂在锅里”,是搞小动作的人,或者出了麻烦的领导,对自己的圈内人的绑架。如果你张扬出去,你很快就会被周围的人孤立或者侧目而视。很快,麻烦就会是你的麻烦。你亲近的人说不定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避嫌或者远离你。
因为,你在周围人眼里,已经是一个“背叛者”,或者,“忘本的人”,不管你遇到的事情是黑是白。
“唐山打人”事件,其他受害者,比如蛋糕店老板,被指责“抹黑唐山”,被要求清空视频。
这种肉,烂在锅里,是要等着它臭在锅里吗?然后呢?谁吃呢?分到你碗里你愿意接吗?
我反正不愿意吃,谁搞臭的谁吃。
但是一般来说,搞臭的人不愿意自己吃,让大家分着吃。
我不愿意吃,也不愿意闻臭味儿,就想跳出来,这不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吗?
但是很多人告诉我不可以。
我如果说出去,“我们这边的肉,臭了,还不让倒……”
很快,我就会成为很多人的“敌人”。
把肉搞臭的人仇恨我就算了,其他吃臭肉的、闻臭味儿的也烦我,我就想不通了。
前两年山东高考作弊,冒名顶替案曝光,我是高兴的!这种毒瘤是要挖了!搞小动作的人付出代价,付出高额成本的时候到了!
我在朋友圈转发案情的进展。但是就有老乡、老家人提醒我,山东人的家丑,自己人不遮着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四处张扬呢?
所以我就发现,咱们中国人这种“集体荣誉感”贼啦强。
周围人好事坏事的,都搞得跟自己事似的。
所以,坏事“自己人”是不可以批评的。
不批评,捂着,让坏事继续坏?不是直接受害人就没关系?
如果是呢?像蛋糕店老板,也没有说话的权利?
我要求解除这种绑定!
我帮受害人发声,要求解除这种绑定!因为此时此刻,他们不讲法律,不讲道德,讲的是所谓的脸面,但是,他们做事的时候又何曾考虑过其他人的和这个城市的脸面呢?
虽然我只是个小老百姓,但是我不想被绑着生活。
外国网站也报道了唐山打人事件,有的人觉得咱们中国人可是丢大人了。
十分不光彩!但是我觉得有头脑的老外也不会把每一个中国人,中国男人都当成打人的人渣吧?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您荣您的,您损您的。各人为各人的行为负责吧。
闻到臭味,我是要说的。
Latest posts made by 绽放
-
解除绑定
-
人,是不能“太真实”的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为猜到别人的真实年龄洋洋得意,一副“我厉害吧?”的模样。
五年前的一天,我从机场打车回家,当时非常疲惫。司机是位爱讲话的北京的哥。聊天聊地,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聊了什么我不记得了。突然他问了一句,我看你至少得四十了吧?
我当时被噎住了。娘的,居然说得差不多,但是,我没有得罪你吧?为什么这么直目楞登地说人年龄。好几年不兴这么聊天的了吧?
他说的是实情,但是我想大多数女性应该不喜欢这样被一个陌生人“评估”吧?您要是喜欢算我没说。我不喜欢他的“真实”。
还有最近接手的一个班。线上课,哥斯达黎加小朋友,4~6岁的孩子。其他几个都还好,有一个小菇凉,5岁,经常撅嘴,甚至莫名其妙哭。上星期的课,突然说,“好烦哦!我还是喜欢上一个老师。”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而且我中途接手一个班,孩子会有比较。做老师这么多年,我已经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有时候即使你做得再好,TA还是不喜欢你。何况,我又不是完美的。
但是听到这么直白的“表达”,我还是不太得劲儿,心说,我还不喜欢你呢!因为我也有比较呀!其他小朋友又乖又可爱,不给我脸色,不哭,好好跟着我学,就你,每次哭唧唧……
但是,of course,这样的话,I will never ever对自己的学生说,尤其是这么小的孩子。即使这是我很真实的心理感受。
我只能和颜悦色跟她交谈,问上一位老师做的什么让她喜欢。也跟她的妈妈沟通。今天的课,终于见到了她的笑模样。
还有一些例子,都比较琐碎。但是我想,人不能太真实,我们有掩盖真实的意识,其实这是人类的文明部分,是教养,是职业素养。
我上一篇文章说到,我在看《等着我》。里面很大几率的孩子被周围大人、孩子的语言暴力甚至肢体暴力过。语言暴力不外是,“你不是这家的孩子!”“你是抱养的!”“你是七千半!”——当时买这个孩子的价格。
这些话,都是真话。但是毫无疑问,当时说这话的孩子是心怀恶意的,是他攻击人的“匕首”。不然被拐的孩子为什么即使到了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甚至五六十岁的大叔,提起往事还是这么痛彻心扉,对这句话依然不能释怀。
管理者,我想,也不能太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情绪、喜好,不然可能会带来更大面积、更深程度的伤害。
比如,特朗普,可能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总统了。尽管他也有很多虚头八脑的语言、动作,但是在政客中,他算是很“直抒胸臆”的了。
在他任期内,种族矛盾激化。为他投票的人大多是因为对“政治正确”不满。
“政治正确”有缺点,但主要还是反种族主义。美国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领导者都得是“和稀泥”的角色——别打哈,别打哈!好好的哈!
人家特朗普不,敢说出、敢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开始这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他很爷们。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黑白矛盾凸显,尤其对华人的歧视不再遮掩。明目张胆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点燃了其他族裔对华人的仇恨,华人被殴打的新闻屡屡出现。
作为老百姓,我本人也有自己心里的偏好,我是会选择离B和M群体远一些的。我相信,大家都会或多或少有自己的选择。但是,真实地说出,真的好吗?可以说,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要和他相处。这些人是客观存在于你的生活中的。大家只能奔着“怎么共存呢”这个方向走。
所以,当川普带头“直抒胸臆”的时候,有些人过瘾了一阵子——太TM爽了!想说啥说啥!但很快发现不行了。美国人感觉到了自己国家开始衰败的气息。
所以,以前的总统“和稀泥”的态度,不是错误的,虚伪也好,实用主义也好。
所以,做管理者,做人,都不能“太真实”。
这个“不真实”,可能就是我们人类社会温暖、文明、共存的部分。 -
RE: 拥有不适合的爱就是一种自我戕害 【恋风原创爱情诗第220首】
对,爱得合适,可能是人类必修的功课。有的人悟性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学不会。
-
我被触动的几个瞬间
我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所以会比较浅层地接触一些他国文化。在与外国同事、学生相处中,会被一些小瞬间触动,或者感动,或者引起我的一些思考。今天我分享几个小故事。
在泰国某孔院工作时,有一次我们应工作需要,往墙上贴一些宣传标语。有几处需要高一些,而我们的身高不太够。我们当时也有同事同时在整理图书,孔院当初满地的图书呀!所以,我们就近就搬了几本图书,垫在脚下,想踩在上面,贴标语。这时,泰国同事拦住了我们,说,不可以把书踩在脚下,书是神圣的,里面都是知识,这是他们的一个忌讳。
不知道其他几个中国同事什么感觉,我当时是挺羞愧的。我们来自一个文化大国,但是看上去好像还不如他们尊重知识。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太“实用主义”了?
还有他们的爱美。
去食堂吃饭,食堂阿姨永远是用小碗盛了米饭,坎在盘子上,圆圆米饭一堆,菜放在一边或者四周,满面笑容递给你。不管菜好不好吃,看到盘子里的造型,你心情也不会太差。
而咱们的食堂,米饭都是“咵叽”一下给你放在托盘里。咱们讲究的是“快”!
也不好说谁好谁不好,只是我还挺喜欢那个美美的样子的。
有一次我还看到一位保洁阿姨,在工作间隙,蹲在路边对着小镜子涂口红。她穿的衣服并不算好看,但是很整洁,仔细一看,妆容也是整理过的。
我当时也产生了一种感动。她虽然境遇不好,工资低,社会阶层低,但是她爱自己,对生活有要求,对美有向往。与我们常看到的保洁员的样子也不太一样。感觉我们通常是行色匆匆的,奔命、奔生活的状态。
还有一次是和一位美国学生的对话。我在前面的文章也提过。我们与生俱来的,对外界的批评,尤其是外国的批评,过于敏感。我们做对外汉语教师的,有时候面对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鬼子”,尤其敏感、慎重,就怕他们吐出一些“FD言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汗毛是“支着的”。随时予以反对!
有一次MG哥们忍不住说,我发现了,你们中国人,只要我们说一点点ZG不好,ZG的问题,你们就不同意,就反对,甚至生气、辩论。而我们就可以一起说MG的不好,MG的问题。
我一想,是啊!我们又不是完美无缺的,哪能没有弱点呢?为什么就不能说呢?不能坦然面对批评,其实也是一种不自信哪!这真的不是什么格言,想一想确实如此啊!
这一次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之后我的处理方式就温和淡定很多了。
时间很晚了,我再说一件吧。
就是我看到的外籍人士对收养的华人女孩的抚养方式和态度。
有一个学期,下课的时候,经常看到外班一个女孩来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那个女孩是一个袖珍人,不到一米的样子。她被美国家庭收养,被家人送来中国学习中文。第一,我震撼于,有人会收养一个有明显残疾的孩子,第二,他们会花钱让她来“寻根”。这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多么不同。
我还带过一个暑期班。西班牙妈妈,不会英语,就坐在隔壁办公室,溜溜地等闺女下课,等了2个星期,也不会自己出去玩,几乎没人可以和她对话。就看到女儿课间、放学之后,妈妈迎上来的笑脸,递水,递吃的,抚爱,交谈。那一刻,看着特别感动,白人妈妈、华人女儿,就觉得是一副特别美好的画面。
后来听说,这个女孩是因为兔唇被遗弃的。现在,她的脸上几乎没有兔唇的痕迹。只在她的脸上看到笑容和自信。
每当这个时候,心情就很复杂。他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的同胞。而我们的同胞,又在做什么呢?
所以,我现在看问题,更倾向于对错,而不是国籍或者立场。
我不会反M, 不会反E,也不反W,我反的是战争。因为,他们有很丰富的滋养了我的文化呀!
今天,看到谷爱凌的头条被骂了,因为,她写了一句,“谢谢你,中国!”有人说,她为什么不写,“谢谢你,祖国!”呢?
我衷心希望,我们再大心脏一些,多承载一些,多容纳一些。
毕竟,有容乃大嘛! -
聊聊大观园姑娘们的失望指数 ——失望=期望-现实
失望=期望-现实
出自美国人齐普•康利著作、谢传刚翻译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的22个定律之一。
我之前写过我在理论方面的理解,今天写个实例版吧。
那从《红楼梦》开始吧。林妹妹,应该是大观园里最容易失望的姑娘了吧?
她的期望≠嫁给宝玉,
她的期望=获得宝玉100%的爱情
而现实呢?
现实= 史湘云的金麒麟+ 宝姐姐的金项圈+王夫人薛姨妈贾元春袭人的助攻
对手强劲,自己身边只有一个紫鹃贴心,老太太貌似不便表态。
宝玉同学呢,又喜欢招蜂引蝶,看到人家嘴唇上的胭脂就想吃。
所以,期望值如此之高,按100分算吧——林妹妹仙女来的,不会调整的。
现实满意值又如此令人悲观, 满打满算30分吧。
100-30=70林妹妹失望指数为70分。
前文说到,期望值可以调整,现实也可以。但是现实残酷客观存在,咱们林妹妹非八面玲珑之人,现实,她是无力改变了。最后,只得香消玉殒,挥挥手回到了天上。宝姐姐呢?
就“灵活”多了。
人家的期望No.1=嫁给皇上。后来也没说为啥没实现。反正人家后面调整了。
期望No.2=嫁给宝玉,做贾府二奶奶。
现实=俺有金项圈+一个故事+俺娘俺姨相助+……
老太太凤丫头貌似不太喜欢我,但是,咱人缘好呀!该请客请客,卖个人情,办个螃蟹宴;帮领导王夫人解决棘手问题,金钏儿,辣就是自己不小心掉井里的,入殓的衣服,赞助!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领导搞定!——对“现实”的调整。
宝钗,期望值调整后=90分吧。
现实满意值≈70分
宝钗失望指数:90-70≈20.
这20,可能就是林妹妹的白眼和冷嘲热讽吧。然而,这又算什么呢?
当然,后来的现实=宝玉不爱她+贾府被抄+宝玉出家
后面宝姐姐现实满意值陡降,≈10?
这样,90-10=80。
宝姐姐后面的失望指数如此之高,和她本人的努力可以说毫无关系,只能为她长叹一番了。三丫头探春
探春心高,期望值就会高,因为她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能力强,期望值就会高。
探春的期望值≈90
而现实=庶出身份+不争气的妈+不争气的弟弟+……
探春也为自己的现实挣扎过。
代王熙凤掌家,兴除利弊,大胆改革,摆平亲妈,获得领导王熙凤高度评价—— “好,好,好,好个三姑娘!”
立威。王熙凤在王夫人授意下,查抄大观园,探春敢于反抗,掌掴不知分寸的奶娘王善保家的,这一巴掌,同时也打了王夫人、邢夫人的脸,凤姐心里叹服,却也增了几分忌惮。
但是,还有一个她一人之力改变不了的现实——远嫁。
她的牺牲会带来家族利益,甚至国家利益。无可选择。谁又能为她说话呢?
做王妃,但是去战败母国的国家做王妃。
综上,探春的现实满意值≈40分
90-40=50分
探丫头的失望指数≈50分吧。
后面的简述一下吧。王熙凤
期望值≈100(能力强呀!)
现实=贾家CEO,有权+得力助手平儿+外援刘姥姥+渣男丈夫+ 渣男哥哥+……
现实满意值≈40分
失望指数:100-40=60分
顺便说一下,安排凤姐的失望指数高于探春,是因为凤姐最后绝望死去;探春,应该可以折腾出一番天地的——希望如此。二丫头迎春
期望值≈70 (毕竟女孩可以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然而……)
现实=渣男爹+庶出没妈+恶魔老公+性格软弱(无力改变现实)
现实满意值≈5
失望指数:70-5=65四丫头惜春
期望值≈60
现实=寄居荣国府+没爹没妈(约等于)+ 恶劣不堪的家庭背景+宗教信仰
现实满意值≈10
60-10=50分
惜春失望指数≈50分
金陵十二钗之六钗失望值对比图
对比之下,失望指数由高到低是:宝钗后期,黛玉,迎春,凤姐,探春,惜春,宝钗早期。
宝钗后期失望指数高,和无力改变还要面对的现实有关。
黛玉,是期望值过高,现实满意值过低,又不屑调整和无力调整导致。
迎春,期望值不高,但是现实过于残酷,懦弱,无力改变。
凤姐,期望值高,乐观,但始终受制于命运。
探春,失望指数不算高,得益于她自己对命运的抗争还算成功吧。
惜春,期望值本就低,又有宗教的救赎,应该相对好一丢丢吧。
宝钗早期失望指数低,得益于她及时调整期望值,和对现实“优秀”的应对能力。(这里不讨论价值观问题哈。)
一家之言,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