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应对精神操控型反社会人格者的防御策略
-
《大西洋月刊》:应对精神操控型反社会人格者的防御策略
如果你能识别他们的典型手段,那么有备无患。作者:亚瑟·C·布鲁克斯(Arthur C. Brooks)
日期:2025年4月10日编译:临风
川普的导师罗伊.科恩(Roy Cohn)英文链接:
A Defense Against Gaslighting Sociopaths
If you can recognize their signature move, then forewarned is forearmed.
The Atlantic (www.theatlantic.com)
“刚刚发生了什么?”你问自己。
你知道这次对话会很棘手,因为你必须直面某人的不当行为。也许是某位同事把你的创意据为己有;也许是一个新结识的朋友在你背后说了些恶毒的话;也许是一位不忠的恋人。证据确凿——确凿到如果情况反过来,你肯定会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但这个人却不是那样的风格。
不,他们面对明显的错误却完全否认。一点悔意都没有,反而反击你,甚至可能指责你犯下了他们自己其实才犯下的行为。更过分的是,他们装起了受害者,把你描绘成真正的加害者。这场对话让你既愤怒又困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难道真的是你搞错了整件事?
恭喜你,你刚刚遭遇“DARVO”的侵袭。DARVO 是“否认(Deny)、攻击(Attack)、颠倒受害者与加害者角色(Reverse Victim and Offender)”的缩写。
这是一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操控手法,常见于反社会型人格的人身上。这种人际心理战旨在转移因不当行为而应承担的责任,并将其转化为掌控你的机会。对于心理健康、心态平衡的人来说,被DARVO化是一种令人困惑和不安的经历。但一旦你理解了这种技巧的运作方式,你就再也不会成为它的受害者了。
“DARVO”一词的来源
这个缩写词“DARVO”是由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詹妮弗·弗雷德(Jennifer Freyd)于1997年提出的。她长期研究家庭和性虐待问题,以及那些施虐者的心理特征。她观察到,当施害者被拿出确凿证据指控其不当行为时,他们通常会从否认或淡化责任开始(比如说:“你太小题大做了”),接着会指责受害者才是问题制造者(“你后悔了所以现在怪我?”),最后反过来扮演受害者角色,将施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份完全颠倒(“其实应该道歉的人是你!”)。
弗雷德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最严重的伤害行为,但她与其他研究者也发现,当一些人面对较轻微不当行为的批评时,DARVO反应也很常见。2017年,一项研究邀请了138名大学本科生回忆他们曾经就明显的错误行为与他人对峙的经历,这些情境可能包括人际间的羞辱、被排斥,或遭遇冷暴力等。研究发现,在大多数的对峙中,受访者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DARVO行为。
更令人担忧的是,数据显示女性遭遇DARVO的概率比男性高出近25%。研究还指出,DARVO在让受害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程度的自责方面,效果惊人地强大。
DARVO的行为特征与“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个术语来源于1938年一部英国戏剧《煤气灯下》,讲述一个情感操控型丈夫如何一步步让妻子怀疑自己的理智。在经典的煤气灯操作中,施害者利用欺骗与操控来控制受害者,最终让受害者怀疑自己的感知。而如今,这个术语的使用范围更广泛,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在被揭发伤害行为时,反而声称自己是被恶意误解的受害者。这种“别相信你亲眼所见”的策略,简直就是DARVO的典范。
这种伎俩如今在政治、媒体和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在任何存在大量“恶意行为者”的环境中都可能发生。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我们正处于一种“冒犯文化”之中——也就是将“你让我不舒服”这一情绪转化为“我有权利被冒犯”,进而生成一种受害者地位的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想到这样的例子:有人利用这种文化作为一种工具,伪装成受害者,以打压不同声音、将某些立场排除在公共讨论之外。
研究人员甚至已经识别出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加倍煤气灯效应”的现象——也就是煤气灯操纵者反过来指控别人对他们使用煤气灯术。这种形式的DARVO表现为:否认自己在煤气灯操控,反而指责你在操控他们,从而再次完成受害者与施害者角色的转换。
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有效地使用煤气灯操控他人?答案是:黑暗三性人格(Dark Triad)者。这大约占总人口7%的群体,拥有三个显著的负面人格特征:自恋(“一切围绕我”)、马基雅维利主义(“只要达成目的,我可以伤害你”)、以及精神病态(psychopathy ,“我对你没有同情,也不会因伤害你而感到内疚”)。
(你如果好奇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可以去做一个“黑暗三性人格”测试。)202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年轻人中,煤气灯行为与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显著相关。更令人不安的是,煤气灯行为也与施虐倾向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当施害者看到你的困惑和痛苦时,会从中获得快感。施虐倾向在这一人格类型中如此常见,以至于一些学者提议将其视为“黑暗四性人格(Dark Tetrad)”的第四种特征。
如果你觉得那些反复对你使用DARVO的人“哪里不对劲”,你也许没错:从神经学角度来说,黑暗三性人格者的大脑结构与普通人确实不同。研究和观察显示,他们在与情绪调节(如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扣带皮层cingulate cortex)和奖赏机制(如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相关的脑区,灰质体积普遍较小。这也是为什么“治愈”一个煤气灯操控者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特别是当其具备完全表现出的精神病态时,黑暗三性人格特质几乎无法改变。
DARVO 受害者如何应对?
那 DARVO 的受害者该怎么办呢?是的,这里说的是那个真正的受害者,而不是那些反咬一口、假装受害的“伪受害者”。对于那些经历了DARVO操作的人来说,怀疑自己是否误判了情况、是否搞错了事实,其实恰恰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换句话说,你之所以会自我反省、对道德产生疑问,正是因为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而这恰好是施害者会利用的一点,用来让你陷入自我怀疑与自责之中。这种“道德上的自我拷问”就是DARVO想要操控的目标。
弗雷德教授设计了一套名为“DARVO经历问卷”(DARVO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的评估工具,你可以用它来回顾自己是否在一段关系或冲突中经历了DARVO操控。
如果你怀疑自己遭遇过DARVO,一个显而易见的应对方式就是:远离那个施害者。黑暗三性人格者(Dark Triads)通常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因为他们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和奖赏机制的灰质区域结构就有差异。而且,由于精神病态者缺乏悔意:如果他们对所作所为没有一丝内疚,并且达成了目的,他们自然还会继续那样做。
更理想的情况是,在你和某人建立亲密关系、友谊或合作之前,就识别出DARVO使用者。一个方法是观察他们的网络活动(如果你有机会)。研究发现,拥有黑暗三性人格特征的人,往往特别沉迷于所谓的“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problematic social-media use)。如果某人总是在网上吵架、参与恶意攻击、甚至人肉搜索(doxxing),他们极有可能倾向使用 DARVO 操作。如果你发现他们在网上使用煤气灯操控术,可以肯定: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对你这么干。能断则断,别留恋。
在约会方面尤其要小心。黑暗三性人格者往往会显得迷人而令人着迷,因为他们更关注“先让你爱上他们”,而不是建立真正平等和互相尊重的亲密关系。如果你觉得自己被某人迅速俘获了心,一定要提醒自己保持警惕。做一些调查,尤其是查看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他们是不是总是在线?是不是常跟人起争执?是不是在操控别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果断离开。
最后这一点虽然看似无需赘言,但仍值得强调:不要让自己也变成DARVO使用者。如果你真是个黑暗三性人格者,大概也不会读到这里。但话说回来,煤气灯行为并非非黑即白,它是有层次、有程度的。即使是心理健康的人,也可能在特定情境下陷入不良的人际应对模式。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某些被质疑或批评的场合,有过报复性的、令人不安的反应,也许可以回过头来重新检查一下自己那些对话——尤其是那些带有冲突的交流。可以参考弗雷德的DARVO问卷,对照检视。
说实话,我们大多数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不自觉地使用过某种形式的DARVO。比如,在你冒犯了伴侣之后,你是否曾本能地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是否曾用攻击来回避对方提出的合理质疑?DARVO 之所以广泛存在,正因为它非常有效,以至于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继承了它的某些模式。
但你要清楚一点:DARVO 会毁掉关系。如果你不断使用它,那你最终可能会在婚姻法庭上,一边争吵一边继续煤气灯操控——直到所有关系破裂为止。别成为这样的人。了解它,识破它,避免它,也别成为它的共犯。这才是走出操控、守护自我、建立健康关系的关键一步。
最后一点:
人生中有许多情况,其实只是真正的误解或混淆所导致的冲突。可能有人并无恶意或伤害意图,只是沟通出了问题;也可能是你那一刻确实有点敏感。一个诚实的人,会愿意承认这种可能性——因为我们谁都不完美,理解他人和自省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但一个不诚实的人,永远不会承认自己误解了别人,反而会乐于将“自我防御”转化为“反击他人”。所以,是的,要对DARVO保持警惕,学会识别、远离那些惯用这种操控手法的人。但同样重要的是:也要警惕自己有没有在不经意之间成了DARVO的操作者——哪怕只是短暂地、局部地落入了这种反应模式。
如果你能够优雅而谦逊地接受批评,在面对他人的反馈时不试图“倒打一耙”或抢占“受害者”位置,那你就已经拥有了强大的防御力——不仅可以抵御他人的煤气灯效应,也能防止自己滑入这种模式。
换句话说:觉察别人的DARVO,更要觉察自己的DARVO倾向。清醒、诚实、开放的人际态度,是你走出心理操控、建立真实关系的最强武器。
作者简介:亚瑟·C·布鲁克斯(Arthur C. Brooks)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同时也是《如何构建幸福生活》(How to Build a Happy Life)播客的主持人。他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教授领导力与幸福感相关课程。布鲁克斯是13本书的作者,其中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作品《从力量到力量:在人生的后半段找到成功、幸福与深层意义》以及与奥普拉·温弗瑞合著的《打造你想要的生活:更快乐的艺术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