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务》:贸易战很容易输
-
《外交事务》:贸易战很容易输
北京在中美关税战中占据上风Trade Wars Are Easy to Lose
Beijing has escalation dominance in the U.S.-Chinese tariff fight.
Foreign Affairs (www.foreignaffairs.com)
作者:亚当·S·波森(ADAM S. POSEN,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席)
日期:2025年4月9日编译:临风
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在2018年曾著名地发推称:“当一个国家(美国)在与几乎所有贸易伙伴的贸易中都损失了数千亿美元时,‘贸易战是好事,而且容易赢。’”
本周,川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美国产品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引发了一场新的、更危险的贸易战。对此,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提出了类似的辩解:“我认为中国方面的升级是一个大错误,因为他们手里拿着的只是两张‘2’(打梭哈牌拿到坏牌)。中国提高对我们关税,我们会损失什么?我们对中国的出口只是他们对我们出口的五分之一,这是一手输定的牌。”
简而言之,川普政府认为,它在面对中国以及所有与美国存在双边贸易逆差的国家时,拥有博弈论中所谓的“升级主导权”(escalation dominance)。根据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一份报告,这种“主导权”是指“一方有能力以让对手更不利或代价更高的方式升级冲突,而对手却无法以同样方式反制”。
如果川普政府的逻辑成立,那么中国、加拿大以及任何对美国关税进行报复的国家,的确是在打一手注定失败的牌。
但这个逻辑是错误的:在这场贸易战中,拥有升级主导权的其实是中国。
美国从中国获得大量关键商品,这些商品在短期内无法替代,或者在本土生产成本极高。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也许是采取行动的正当理由,但如果在没有解决这个依赖之前就发动贸易战,几乎注定会带来高昂代价和失败的结果。
换句话说,套用贝森特的语句:真正把全部筹码押在一手烂牌上的,是华盛顿,而不是北京。
摊牌吧
川普政府的说法在两方面站不住脚。
首先,在一场贸易战中,双方都会受伤,因为双方都会失去获取自身经济所需商品与服务的机会,而这些商品和服务原本是他们的人民与企业愿意出钱购买的。就像发动一场真正的战争一样,贸易战本质上是一种破坏行为,不仅伤害对方,也会让“攻击方”自身的力量和国内经济承受风险。如果防守一方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有害于对方的反击,它就会选择投降,而不是抗争。
贝森特用“扑克”来打比方,是误导性的。因为扑克是一种零和游戏:你赢就意味着我输,我赢就意味着你输。而贸易却是一种“正和博弈”:大多数情况下,你越繁荣,我也越繁荣,反之亦然。在扑克里,你把筹码押进去,如果输了就一无所获;但在贸易中,你立刻获得回报——你购买的就是商品和服务。
川普政府认为:进口越多,风险越小——因为美国对中国有贸易逆差,所以美国在贸易战中“损失较小”。但这是事实错误,不是观点问题。
封锁贸易实际上会降低一国的实际收入和购买力。国家之所以出口,是为了赚取外汇,从而购买自己没有、或本土生产成本太高的商品。
更重要的是,即便只从双边贸易平衡的角度来看——正如川普政府所坚持的那样——美国在对华贸易战中的形势也很不利。
根据2024年的数据:
• 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与服务总额为1992亿美元
• 从中国进口的总额为4625亿美元
• 贸易逆差高达 2633亿美元从双边贸易的角度来看,顺差国家(中国)反而更有优势。因为中国所“放弃”的只是销售额(即钱),而美国所放弃的,是自己在本土根本无法竞争生产,甚至根本无法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钱是可以替代的(可替换性强):当你收入减少时,可以少花点钱、换个市场、降低储蓄、或者通过财政刺激来调节。中国和多数顺差国家一样,储蓄多于投资,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们的“钱太多了”,调整起来反而容易。不会出现关键商品短缺的问题,还能靠内需或其他出口市场弥补美国市场的流失。
而像美国这样的逆差国家,是“花得比赚得多”。贸易战一打,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或减少对一些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这些东西因为关税而更贵了,而且往往不像钱那么容易替代。结果就是:具体行业、地区、甚至家庭会遭遇冲击,有时候还是一些短期内无可替代的必需品。
此外,逆差国家往往还需要依靠资本流入,这也使得美国更容易受到外界信心变化的影响,比如:政府是否可靠?美国还是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国家?
而当川普政府随意决定对制造业供应链施加巨大不确定性和成本负担(本质上是一种变相加税)时,直接后果就是:外国投资减少,导致美国国债利率上升,财政成本变高。
贸易赤字与主导权
简而言之,如果川普施加的超100%关税持续存在,美国经济在与中国的大规模贸易战中将遭受极其严重的打击。实际上,美国经济的受损程度将超过中国,而且如果美国继续升级贸易战,这种损害只会越来越严重。川普政府或许认为自己在“展现强硬”,但实际上却是将美国经济置于中国反击的摆布之下。
美国将面临大量关键物资的短缺,从大多数药品的基本原料,到汽车和家电中使用的廉价半导体,再到用于工业流程(包括武器制造)的关键矿物。如果像川普宣称的那样,大幅减少甚至切断从中国的进口供应,将造成供给冲击,引发滞涨(stagflation)——也就是经济萎缩与通货膨胀同时发生的宏观经济灾难。
这种情况曾在1970年代和新冠疫情时期出现过,而如今,这种风险比很多人想象的更接近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下,美联储和财政决策者将面临一系列糟糕的选择,几乎无法避免失业上升,除非进一步推高通胀。
如果我们在谈论的是现实战争,而你又担心自己会被入侵,那在你还没武装起来之前去挑衅对方,无异于自杀行为。而川普的经济攻击策略,本质上就是这样的风险:在美国经济严重依赖中国关键商品(药品原料、廉价芯片、关键矿物)的情况下,不先找到替代供应商或建立国内产能就贸然切断贸易,是极其鲁莽的做法。这样做只会带来它原本声称想要避免的伤害。
也许这一切只是为了谈判而设的策略,尽管川普和贝森特屡次发表的言论与行为似乎表明这不只是“谈谈而已”。但即便仅仅是谈判手段,这个策略带来的伤害也大于收益。
正如我去年10月在《外交事务》杂志中警告的那样:川普经济战略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为了让它看起来“可信”,需要做出足够多的自我伤害式威胁,这就意味着市场和家庭未来仍将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结果是: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将减少对美国经济的投资,并且不再相信美国政府能履行任何协议。这将使得未来想要通过谈判实现降温或达成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困难。
最终,美国的生产能力不会提升,反而会下降,这只会增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杠杆。川普政府正在走上一条经济版的“越南战争”之路——一场自找的而非必要的战争,很快就会陷入泥潭,摧毁国内外对美国可信度与能力的信任。我们都知道,那场战争最后是怎么收场的。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