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不能“太真实”的
-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为猜到别人的真实年龄洋洋得意,一副“我厉害吧?”的模样。
五年前的一天,我从机场打车回家,当时非常疲惫。司机是位爱讲话的北京的哥。聊天聊地,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聊了什么我不记得了。突然他问了一句,我看你至少得四十了吧?
我当时被噎住了。娘的,居然说得差不多,但是,我没有得罪你吧?为什么这么直目楞登地说人年龄。好几年不兴这么聊天的了吧?
他说的是实情,但是我想大多数女性应该不喜欢这样被一个陌生人“评估”吧?您要是喜欢算我没说。我不喜欢他的“真实”。
还有最近接手的一个班。线上课,哥斯达黎加小朋友,4~6岁的孩子。其他几个都还好,有一个小菇凉,5岁,经常撅嘴,甚至莫名其妙哭。上星期的课,突然说,“好烦哦!我还是喜欢上一个老师。”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而且我中途接手一个班,孩子会有比较。做老师这么多年,我已经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有时候即使你做得再好,TA还是不喜欢你。何况,我又不是完美的。
但是听到这么直白的“表达”,我还是不太得劲儿,心说,我还不喜欢你呢!因为我也有比较呀!其他小朋友又乖又可爱,不给我脸色,不哭,好好跟着我学,就你,每次哭唧唧……
但是,of course,这样的话,I will never ever对自己的学生说,尤其是这么小的孩子。即使这是我很真实的心理感受。
我只能和颜悦色跟她交谈,问上一位老师做的什么让她喜欢。也跟她的妈妈沟通。今天的课,终于见到了她的笑模样。
还有一些例子,都比较琐碎。但是我想,人不能太真实,我们有掩盖真实的意识,其实这是人类的文明部分,是教养,是职业素养。
我上一篇文章说到,我在看《等着我》。里面很大几率的孩子被周围大人、孩子的语言暴力甚至肢体暴力过。语言暴力不外是,“你不是这家的孩子!”“你是抱养的!”“你是七千半!”——当时买这个孩子的价格。
这些话,都是真话。但是毫无疑问,当时说这话的孩子是心怀恶意的,是他攻击人的“匕首”。不然被拐的孩子为什么即使到了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甚至五六十岁的大叔,提起往事还是这么痛彻心扉,对这句话依然不能释怀。
管理者,我想,也不能太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情绪、喜好,不然可能会带来更大面积、更深程度的伤害。
比如,特朗普,可能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总统了。尽管他也有很多虚头八脑的语言、动作,但是在政客中,他算是很“直抒胸臆”的了。
在他任期内,种族矛盾激化。为他投票的人大多是因为对“政治正确”不满。
“政治正确”有缺点,但主要还是反种族主义。美国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领导者都得是“和稀泥”的角色——别打哈,别打哈!好好的哈!
人家特朗普不,敢说出、敢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开始这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他很爷们。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黑白矛盾凸显,尤其对华人的歧视不再遮掩。明目张胆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点燃了其他族裔对华人的仇恨,华人被殴打的新闻屡屡出现。
作为老百姓,我本人也有自己心里的偏好,我是会选择离B和M群体远一些的。我相信,大家都会或多或少有自己的选择。但是,真实地说出,真的好吗?可以说,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要和他相处。这些人是客观存在于你的生活中的。大家只能奔着“怎么共存呢”这个方向走。
所以,当川普带头“直抒胸臆”的时候,有些人过瘾了一阵子——太TM爽了!想说啥说啥!但很快发现不行了。美国人感觉到了自己国家开始衰败的气息。
所以,以前的总统“和稀泥”的态度,不是错误的,虚伪也好,实用主义也好。
所以,做管理者,做人,都不能“太真实”。
这个“不真实”,可能就是我们人类社会温暖、文明、共存的部分。 -
又一好文,以小见大。这个话题很值得探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含蓄和真诚如何共存,需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还要看一个人的社会属性。你的观察和思考有建设性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管理者或者领导者的领导力也经历着变革和发展。一个率真的真诚的领导人,需要兼备道德和修养。川普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基本涵养和道德标准都缺失,作为一个总统,完全是是不合格的。但是他有权力胡作非为,所以造成的伤害和不良影响是有严重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