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历史的回声与当下的沉思— 从民族记忆到中美关系——在美华人的责任与忧思
-
编者按
这是一篇带着深沉家国情怀的观影札记。作者以《南京照相馆》为引子,将个体的观影体验延伸到民族记忆与现实思考之中。黑白影像中凝固的苦难,提醒我们和平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珍贵馈赠。作为在美华人,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痛心与敬畏,更敏锐地联系到当下的中美关系,指出和平与理解才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文章情感真挚,立意高远,不止于叙述感动,而是呼吁读者将铭记转化为行动:在异国他乡团结互助、积极参与社会,以实际行动为和平投下庄严的一票。
这篇文字既是历史的回望,也是现实的提醒,更是未来的呼声。它告诉我们:唯有记忆与责任并存,方能在动荡的世界里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
《南京照相馆》:历史的回声与当下的沉思
——从民族记忆到中美关系——在美华人的责任与忧思
作者:沙丽
2025年8月18日今晚看完《南京照相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屈辱,每一个伤痛,影像里流淌的,不仅仅是南京的苦难记忆,更是民族无法抹去的浩劫与血泪。那些凝固在黑白胶片里的无助痛苦与屈辱!让我感觉到时光穿越般的震动,仿佛一瞬间把我拉回到那个山河皆破碎的动荡年代。
作为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我生长在和平的环境里,从未真正体会过战争的残酷。但当画面定格在一张张陌生却熟悉的面孔上,我深切感受到和平并非理所当然,它是先辈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我们今天的安宁。这也意味着我们没有理由在享受和平时麻木不仁。
而此刻,看到中美关系走到今天,心里更添几分沉重。身处两种文化之间,我们常常既要承受现实的摩擦,也要守护心中那份文化的根。或许,这就是“海外华人”的命运:在夹缝中前行,却从未忘记自己的来处。和平年代的我们,肩上没有硝烟,但依然有责任去记住、去讲述。让记忆不被尘封,让未来的每一代都懂得珍惜当下的岁月静好。
《南京照相馆》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的映照。历史上,中美曾经并肩作战,共同推动了战争的终结;而今天,两国关系却陷入紧张对立。作为在美华人,我们自然感到忧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与下一代的未来。
《南京照相馆》让我意识到:历史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每一张面孔里。作为在美华人,我们既要铭记战争的代价,也要活出和平的担当。愿我们心怀感恩,彼此成全;愿中美之间,能在历史的教训中找到未来的智慧。
一方面,我们是历史的继承者,要记住先辈们的苦难与坚韧;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今天的建设者,要在美国扎根、团结互助、积极参与社区与社会,用勤奋与担当赢得尊重。
大国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更应守住合作的底线,因为只有和平,才让人们有选择的权利。在信息冲突、立场对立的今天,如何坚持“不伤害”,如何努力去理解?
如果说电影让我们看见了“失去”的代价,那么我们的日常就该去实践“保存”的价值:保存善意,保存秩序,保存对彼此的体谅。当我们在美国把店面开亮,把孩子教好,把社区连接得更紧密,我们就是在为和平投票(一定要投票)一次又一次,日复一日。
愿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敢于联结;也愿中美之间,能以更多理性与善意,换来更长久的可贵安宁!
希望有时间都能去看一看!
编辑: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