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在风云变幻中寻找确定性——华人企业家的法律必修课来了!Lawmato Academy 美国企业法律培训班第三期 (附:专访童樟茂律师 )
-
在风云变幻中寻找确定性——华人企业家的法律必修课来了!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风雨飘摇,中美关系复杂多变,全球供应链重构、出海政策频繁调整、国际法律环境愈发严峻。身处时代漩涡中的华人企业家,既面临机遇,也承担风险。
此时此刻,如何合法合规在美运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规避法律雷区、搭建稳固的企业护城河,成为每一位华人企业家、出海高管和跨国管理者的必修课。
重磅推荐:Lawmato Academy《企业法律101》第三期强势回归!
这是一门为中美华人企业家量身打造的法律实战课程,由具有25年法律从业经验、达拉斯美中商会主席、百年律所合伙人、深耕中美跨国并购与融资领域的知名华人律师——Tom Tong(童樟茂)**亲自授课。
十节高密度实战课程,系统构建企业法律思维框架,带你破解企业经营中的“灰犀牛”与“黑天鹅”。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问题?
合同条款模糊,结果吃了哑巴亏?
员工纠纷频发,处理毫无章法?
知识产权被侵犯,却无从维权?
面对诉讼、审计、政府调查,毫无准备?别等问题出现,才后悔没有法律思维!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Law for Business | 企业法律101(第三期)
主讲讲师:Tom Tong(童樟茂)律师资历亮点:
25年美国律师实务经验
百年律所Troutman Pepper Locke 合伙人,资深跨境交易专家
达拉斯美中商会主席,深耕中美法律及企业事务开课时间:2025年4月23日 每周二晚上8点半至10点
课程形式:线上直播授课 + 实战笔记 + 答疑互动
授课语言:中文【课程亮点】
十节高密度实战课,涵盖企业法律全图谱
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灵活高效
中文授课,深入浅出,适合法律小白
真实案例讲解,搭配预习材料+精华笔记
实战派讲师指导,收获远超课堂【你将收获什么?】
企业合规与风控思维的搭建方法
合同条款设计与谈判技巧
员工管理与劳动法合规重点
商标版权保护与知识产权战略
商业纠纷的预防与应对路径【适合人群】
- 正在或即将出海的企业管理层
- 在美国创业或经营企业的华人老板
- 公司高管、法律顾问、业务骨干
- 有志补齐法律短板的商业人士
【一次投资,长期回报】
一次律师咨询高达几百美金?
十节系统课程 = 一整套法律实战能力构建
投资认知升级 = 企业运转更稳、谈判更有底气、发展更有保障!这一课,是华人企业家的“定海神针”
在动荡与不确定中,以法律为盾,以知识为帆。掌握法律武装,才能穿越危机、把握机遇。名额有限,欢迎扫码或私信报名!
添加微信号 Lawrencetong 获取详情,进入专属学习社群!——————————————————————————————
附专访文章:年过半百美籍华人律师重新创业,一不小心竟颠覆整个行业
2020年,对于很多人,都是人生转折的一年,而对于年过五旬的童樟茂(Tom Tong)律师,也不例外。
在这一年,这名代理过上千起案件,涉案金额总计超40亿美元的德克萨斯州老律师,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转型---从一名资深法律从业者,蜕变成一名再出发的创业者。
“在23年法律生涯中,我经历过很多有史以来第一次的里程碑事件,而我现在在做的,是最引以为傲的第一次。”
误入法律界的“异乡人”
童樟茂来自中国浙江,自幼刻苦,并有语言天赋,中学时代就能熟练使用多种方言。在上世纪80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选拔中,被山东大学录取,并顺利进入了当时最火的英美语言文学系就读。“在大学里,我对语言学,语义学等没有什么兴趣。但对写作与翻译等这些实用课非常喜欢。自己的愿望就是毕业后做一个出色的翻译。“
但谁都没想到,对这个当时醉心文学,一心想以语言谋生的青年,命运却自有他独到的安排。
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回浙江工作不到一年,因缘际会,他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说实话,踏上美利坚土地时的感受,除了震惊美国的发达,更多的是不安。”
“作为一个英文专业学生,在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还是属于稀缺的人才,但是到了大家都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度后,我引以为傲的优势,消失了。“
在迷茫中,他边读MBA边做小生意,工商硕士学位到手以后还去500强公司做过底层经理,但似乎未能规划出一条长远而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在辗转几个城市后,他来到了德克萨斯州。
“幸运的是,在德克萨斯,一个为我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机会出现了。“
Tom Tong提到的机会,实则和台湾知名企业家王永庆先生旗下的台塑集团(Formosa Plastics Group)有关。
70年代末,台塑集团抓住“石油危机重创美国经济”的机会,大肆收购美国企业,到了80、90年代,更是剑指石化行业发达的德州,在这里建厂并做起了塑料化工业务。
不过, 台塑在德州当地也遭遇了几十起诉讼,由于诉讼中,控辩双方提交的很多材料,都需要中英互译,相关律师辗转找到了科班出身的Tom Tong。有着扎实翻译基础,并带着商学院配发的手提电脑,以及熟练的文字处理技术,他如鱼得水,驾轻就熟,为各律师事务所翻译了整整两年时间。这些笔译和口译任务让他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代理律师,以及庭审现场。他看到华人企业在美国急需法律支持,而且双语律师非常稀缺。
也就是在这时候,他萌发了改变一生的想法:
“也许,我也可以当1名律师。“
想到就行动,Tom Tong开始白天忙碌工作,晚上挑灯准备申请法学院需要的LSAT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如愿收到了来自范德堡大学法学院的带奖录取通知书。
范德堡大学校园 图源网络初生牛犊一战成名
4年纳什维尔的求学时光,让Tom Tong建构起一套完整的英美法系知识体系,而过往的语言积淀和自身的人文素养,也让Tom从同龄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到德克萨斯老牌知名律所洛克律师事务所工作,成为这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牌律所里,第一位来自大陆的华人律师。
“事实上,对于一个突然闯入法律界的异乡人,挑战才刚刚开始。进入律师事务所实习的第一个周末,大家集体活动是高尔夫球。可惜我从来没有碰过高尔夫。类似的尴尬局面此后还经常出现,比如自己第一次起草的文件让合伙人用红笔改得一片红。“
年轻时的Tom Tong 图源口述者“还好,我们这代人都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这个精神支撑着我度过了菜鸟律师的成长期。为了写出让同事认可的文件,我多花时间,多修改几次。”年轻的童律师在一个周末运动时不慎摔伤骨折,在医院急诊等到凌晨,医生简单处理后,他直接回到办公室,通宵单手打字,在次日进手术室前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任务。也就是凭借着这样的精神,在本世纪初“.com泡沫“大破灭时,许多年轻律师被解雇,而童律师保住了职位。于此同时,90年末,大洋彼岸的中国,提出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至此以后,中资企业集群式出走,海外上市,海外并购也日趋活跃。随之而来的是中资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尤其是对双语律师的需求。
2000年,正值中国石化在纽交所上市前夕,中国石化及其关联公司却接到了德州一家石油公司的诉讼,对方索赔金额超过10亿美元,这也成了当时美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索赔金额第一高的诉讼案。“也许就是异乡人见异乡人的惺惺相惜,或是那种他乡遇故知后的心腹相托,在十几家有意向代理辩护的律所中没有一家拥有一个母语是中文的双语律师,我和我的团队很荣幸被选为这一案件的代理律师。”
Tom Tong表示,由于案件涉及的人事错综复杂,在那个通信靠传真,文案靠手写的年代,他们单单是复印两百多箱的原始案件资料,再编号录入,最终存档,就花掉了几十万美元。
“资料等身啊,以前的文人是故纸堆里讨生活,我们则是资料库里找证据,踏破铁鞋,日夜相继。毕竟,对方也是旗鼓相当的团队,输赢就是那么毫厘之间,比的就是谁准备更充分。”
但就连Tom Tong也没想到,本以为在充分准备后,可以速战速决的诉讼,前前后足足拖了9年。这9年里,童律师很难有星期天休息日,白天组织律师团研究事实和法理,晚上和中国的客户沟通交流。不定期的中美两头跑也成了常态。由于案件涉及大量的关键证据是中文手写的传真,最多时有十多位翻译同时为该案服务。童律师亲自校对所有翻译文件,关键文件的翻译做到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客户,同时还要经得起对方地挑战。实践证明这些证据拥有致命的杀伤力。败诉方的律师最后走出法庭时,对他说“Tom,我多么希望你是在我的团队。“
而就在这拉锯的过程中,法官曾劝说双方当事人谈判和解。但中方当事人无法接受对方的无理要求,表示拒绝。
“庭下对方也暗示过和解 ,就是我们私下赔偿一些,他们可以撤诉。但我的当事人认为该诉讼毫无理由,简直是敲诈,绝不能让对方敲诈成功,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坚决打到底。“
最终,在3300多天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南区联邦地区法院,Tom Tong团队和他的当事人,当庭听到法官宣布他们胜诉的喜讯。
Tom Tong 律所合伙人工作照 图源口述者Tom Tong也表示,这一胜诉,对他自己,也对很多“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上百家大大小小中国企业找到Tom Tong,让Tom Tong为他们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并在处理股东纠纷,劳工争议,企业融资,政府调查,合同纠纷,大型收并购,大型商业诉讼等各方面,提供专业意见。童律师代理了中国第一家钻井公司在美国的业务,第一家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务飞机制造公司,第一家中国公司收购美国LNG码头设计工程公司,第一家中国公司在美国建造火力发电设施,第一家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合资长期出口乙烷, 第一家中国企业在美国生产甲醇,等业务。使洛克律师事务所一度成了整个德克萨斯代理中国企业总数最多的律师事务所。
打造一款共享型的法律咨询app
不过,Tom Tong并不满足于此,在助力客场作战的大型企业之时,Tom Tong却把目光聚焦到了全球华人,以及在美生活的中产家庭和在美创业的小型企业上。
不同于实力雄厚有较多律师选择的大企业,个人或小企业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常会有如下的困难: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
由于律师行业是一个有一定壁垒的行业,行业内部也有很多细分,隔行如隔山,即使是持牌律师,也不是各项精通的多面手。再加之美国属于联邦制,各州各县市,都有自己的立法权,普通人和小企业,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很难第一时间找到真正对口的律师。
即使是获得对应律师的信息,打电话留言表达咨询诉求,也常面临对方担心咨询方只想免费咨询而选择不回话的情况。或者,即使有幸和律师取得电话沟通,由于法律行业的特殊性,一般免费咨询只有很短的时间,也不便给出较为明确的法律意见。
其次,是成本。
一般情况,美国的大部分律师事务所,还是采用“计时收费“的做法,律师制作小时单,描述工作内容,记录对应的工作时间,以小时单按月向客户收费,而新签订律师委托合同的客户,基于客户的信用度和案件的复杂难度,还会支付几千到几万美金不等的押金(Retainer)。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准备一笔数额不算小的预算。
同时,进行咨询的当事人,还需要舟车劳顿,按照预约时间,赶到律师办公室见面,一来二回,费时费力。
“当我在思考如何为普通人和小企业降低获得律师服务的门槛,让他们很方便地接触优质律师资源时---打造一款共享型法律咨询app的念头,突然蹦入我脑海中。“
Tom Tong表示,在做后续市场调研时,他甚至发现,在相对保守的法律界,这样的app应用,此前是不存在的。
Lawmato面前,人人平等
Tom Tong和团队开发的这款App,名叫Lawmato,是全美首个法律咨询服务类共享应用。
Lawmato APP按照 移民,地产、民事诉讼、家事法律、税法、刑法等十几个专业细分,将入驻律师一一分类,并透明地标出各律师的执业年限、执业所在地、资费标准、用户评级、外语能力等。
客户使用Lawmato APP,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对口律师。
由于该APP自带信用卡付款功能,律师有付费保证,在无需预付任何押金的情况下,律师也愿意提供专业服务。客户只需提交基本信息完成预约后,即可和律师通过Lawmato APP的加密语音及视频功能,开展在线咨询,不再需要赶到律师办公室见面。
咨询后,平台会根据咨询耗时,自动无误地从事先绑定好的银行卡里扣除律师费用,并邀请客户对本次咨询做出评价。
目前,Lawmato应用平台上,已经有一百多名律师入驻,提供几十个细分专业咨询,使用Lawmato APP就等于拥有了一个随时可以联系的私人律师团队---Tom Tong表示,这将改变以往法律纠纷中,经济地位或社会地位较强一方,更可能获得专业的法律指导的局面。
Tom Tong坦言,很多人觉得他变了,从一个成绩斐然的法律人,转型成一个年过半百再出发的创业者。
但他自己却又觉得没变,因为他只是执着,其实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
“巨无霸抑或小人物,都是我服务地对象。我能亲自服务的个人和企业很有限,但通过Lawmato APP我可以帮助很多人。很欣慰,Lawmato APP在法律消费方面,基本实现了人人平等的美好愿景。”
(文字图片转载来源:北美省钱快报,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