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派共和党员给一位美国新选民的信
-
翁老师:
首先祝贺你获得了人生第一次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机会。一个成年后才来美国的中国移民会比一般人更能体会到什么叫政治权利,什么叫投下庄严的一票。
其次,感谢你来征求我对大选的看法。本来我准备在大选前写一篇文章,比较一下川普和拜登的政绩,拜登退选后不太想写了。你的来信激起了我的动力,还是应该写几句,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因为大选日马上到了,只能匆匆写几句。
一,宪法,尊重、遵守宪法
美国有幸,开国元勋们不仅打赢了独立战争,而且制订了世界上现代国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因为是第一部,它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奇怪的是,一部不完美的宪法让美国蓬勃发展了二百多年;而世界上有些国家以美国为蓝本制订出了比蓝本完美得多的宪法,但那些国家的政局却多年动荡不安。为什么?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不是因为出了几个伟大领袖,不是因为宪法完美,而是因为大家共同遵守它的宪法。任何宪法和其他法律,不管它们写得多么漂亮、严谨,如果政治领导人不遵守它,公民不尊重它,它就是一纸空文。
民主制度的核心之一是定期、经常地选举各级领导人。宪法对总统选举做出了很详细的规定。2020年的选举结果虽然两党候选人得票数相差不多,但决不是历史上得票差距最小的选举。2000年,时任副总统高尔因为在佛罗里达州的不到一千张选票之差输给小布什。那次的选举结果最终由联邦高院裁定,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随后,高尔宣布接受高院裁定并按照法律程序主持了国会点票计票仪式,宣布自己的竞争对手小布什获胜。这是不久前的事情,很多选民记忆犹新。这个典型案例可以说明为什么美国不发生政变,能二百多年平稳交接总统权力。
2020年,川普在输掉选举后有权质疑结果,有权提起诉讼。(川普输掉了全部五十多起诉讼案,被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舞弊证据在法庭上根本无法核实、不堪一击。)但是,川普和他的竞选团队决不能指使一些州编造假选举人票,决不能组织人群冲击国会。如果川普今年能获胜,那么今后美国各级政府的任何一次选举都可能无效。我不希望美国出现那么一天,选民手中的选票是不是有效要看失败的一方是不是能够接受选举结果;如果输方可以组织起一场群众运动或者动用军事手段推翻选举结果而不受法律惩罚,那么选民手中的选票就等于零。
这次,民主党的候选人哈里斯仓促上阵,她的政见和施政能力都还不甚明朗。但是,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假设,哈里斯当选总统后如果竞选连任失败会不遵守宪法,会像一个街痞无赖一样对待选举结果。对我来说,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应该不应该让一个已知的史上最差总统(这是一批历史和政治学家投票评选的结果)、一个已被陪审团宣布有罪的罪犯回到白宫?我的回答:投票给哈里斯。
我曾经是多年的共和党选民,认同这个党的很多政见。但是川普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共和党人。共和党的前总统、副总统、前议长等前大佬,几乎没有一个支持川普的;川普自己的前内阁成员也已经有一半以上公开反对川普;他被他多年的前幕僚称为崇拜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者,骨子里的法西斯,美国最危险的人;一个前总统能遭到自己党内自己幕僚如此激烈反对和斥责,美国历史上似没有先例。
美国当务之急是防止极右的川普再次掌权。用我儿子的话来说,现在先要把川普这个病毒控制住,然后再谈重建共和党。
二,高院,失衡的高院
美国的政治传统是,联邦高院掌握着解释宪法的权力。目前的高院已经被极端保守派掌控,并且做出了很多极端的裁决。要改变这些极端裁决,只有选出一个民主党总统,能在新空缺出现时任命进步派法官,让高院恢复左右基本平衡的状态。
近年高院作出的极端裁决有:
推翻Roe v. Wade,高院裁定妇女的堕胎权由每州自己决定。此后,各级政客纷纷登场,比赛谁更极端。有些议员(比如参议员万斯)甚至投票反对保护人工受孕;现在一些医院连人工受孕都不敢做了。你们德州的法律已经倒退到了一个因强奸怀孕的妇女也不能堕胎了。(据说德州很多妇产科医生在离开德州。)
总统豁免权的杜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的总统也必须遵守法律,这是美国的历史传统,也是常识。这次高院因为偏袒川普,凭空杜撰出一个总统行政豁免权,这是对民主制度的极大威胁,今后监督总统、平衡总统权力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总统可以有恃无恐地恣意妄为。高院有些大法官已经在裁决书的反对意见上详细写下了它的危害,我不重复了。
Citizens United 案(2020年)。过去一百多年,为防止少数人用金钱操纵选举,每个选民捐给政治人物的政治捐款是受数额限制的。2020年高院裁决,捐给政治行动组织(PAC)的数额不受限制。今年,一些巨富捐献上亿美元给PAC,美国政治被少数巨富控制的日子可能已经到来了。
还有不少近期的极端裁决,不例举了。这些错误判例将来肯定会被以后的高院推翻。现在,每一个选民都有可能让这一天早点到来。联邦法院的法官由总统任命,要改变高院现在只有一条路:选出民主党总统。
三,移民,我们是移民
移民和非法移民问题是美国的老问题。美国需要移民,但是,美国又不可能容纳世界上所有想进入美国的人,新移民人群里总是良莠不齐,于是,美国民众一直围绕着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在边境管控上,川普比拜登做的严,在他任期内,非法移民入境数量下降。但是,川普仅靠行政命令,未能在法律层面解决问题。(在当选总统之前,川普曾经多次声讨行政命令这个方式。)川普新修建了约五十英里的边界墙(现在边界墙的总长约有五百英里),但是川普没有从墨西哥拿到过一分钱用于修墙。
今年年初,国会两党终于就边境管理达成初步法律草案,可能通过几乎是美国史上最严的边界控制法。但是,川普指示他的党羽反对这份协议,因为他要在选举中用这个议题拉选票。可见,对川普来说,边境管理只是他的竞选手段。
反对非法移民是川普第一次竞选时的头号话题。美国的移民法是在六十年代通过的,问题很多,需要修改。川普四年任期内连一份新移民法的草案都没有拿岀来过。(还有类似的情况。川普要废除奥巴马医保,指示国会共和党人一次次冲击这个议题,最终,川普四年里连一份医保法案草案都没有拿岀来过。)
我希望美国出现新的移民法、难民法,让更多的合法移民进入美国,堵塞住目前的很多移民法漏洞。川普没有运筹帷幄动员国会两党达成妥协方案通过有历史意义法案的能力。
华人移民要牢记的是:我们是移民,是少数;千万不要以为有专业有技术有些财产就可以被高枕无忧甚至加入反移民的合唱团;反移民浪潮猛击过来的时候每一个华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四,经济,复苏还是萧条
经济问题从来是一个重要竞选议题。如何评价美国经济现状?在一些共和党人嘴里,美国经济一团糟。事实是,在世界发达国家里,美国经济是最好的,企业利润、GDP增长、失业率、工资实际收入、股市等各项指标表明,美国的经济已经走出因为新冠带来的衰退。大家抱怨的通膨指数也已经大大下降,现在已经降至低于2.5%,属于正常范围。
一些川普支持者现在夸赞川普时期的日子,只要稍微查一下,川普的最后一年任期时,美国经济才是一团糟。我并不把当时的情况怪罪川普,只是想说,我们可以而且应把川普时期的经济问题主要归咎于新冠,但是也应该知道,经济一旦出现衰退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衰退的;现在一些人无视美国经济总体健康良好而把暂时出现的通膨问题归结于拜登也是不公平的。
记得2020年川普在竞选辩论时指着拜登说,他如果当选,股市立马崩溃。事实是,在拜登任期内,美国股市屡创新高。
五,多党制,如何平衡
我一直主张两党保持一种健康的竞争状态,保持基本平衡。但是,在选举投票时,我的主要考虑还是候选人本身的政见和政绩。比如,一个联邦参议员竞选连任,我会查看他的投票记录,查看他关键时刻的表达,在一月六号事件刚发生时他说了什么,是不是后来见风使舵转弯了。过去,有些华人选民把票投给了一些几乎是种族主义者的候选人,说这是为了平衡政治权力,这是极其愚蠢的。我相信,在一个民主制度下,只要选民认真考虑候选人的政见,谨慎地选择,出现一边倒结果的可能性极小。
六,几点谬传
从微信等途径看到,华人中有些谬传,我说一些大致事实。
1,民主党只会耍弄族裔矛盾、性少数群体斗争,做不了大事。
民主党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保护族裔平等和性少数群体权益,我也不完全认同他们在这方面做的事情。美国的社会现状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一定要比较,民主党做的大事情很多很多,可以说,美国现在的经济和社会保障框架主要是在民主党领导下建立的。SEC法案,保证了股市正常运行;FDIC法案保证金融界正常运行;Social Security 法案保障老有所依(以上小罗斯福);Medicare, Medicaid ,保障老年人和穷人医保(约翰逊);平价医保,保障所有人有医保选择(奥巴马)。
相比一下,川普四年,重要法案是税法,政府减少收入但是不减开支,致使赤字暴增。拜登四年,基建法、芯片法、反通膨法等,在法律层面确定重建美国的基础建设,立法帮助美国企业把工作岗位迁回美国。对比一下,谁更能办大事?
2,共和党善搞经济建设。
你可以查找一下,比较一下二战后两党总统执政时的GDP数据和其他经济指数,数据就会告诉你事实;也可以再比较一下美国各州富裕程度排名,最穷的十个州一般至少有九个是共和党一党统治多年的州。所谓共和党更善于搞经济完全是一些人制造出的幻觉。
3,共和党会管理政府财政,不会乱花钱。
财政赤字是个多年的问题。里根、小布什、川普都曾经是竞选时的反赤字旗手,在当选总统后又全都一次次创下赤字新高。小布什滥花钱到了极致,川普减少政府收入但不少开支,这些都是近期历史。相反,克林顿八年保持连续多年的财富政盈余,他的任期内,美国金融界已经在讨论什么时候美国能实现没有长期债务。(克林顿时期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应该归功于两党共同的努力。)
絮絮叨叨讲了这么多,其实哪个话题都没有讲透。每个话题都可以单独写文章的。我一水平有限二没有时间,暂时就先写这些吧。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讨论。
为美国祝福!
奚伊宾 草于2024年10月27、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