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成指数法对一系列的先行指标进行合成,发现中国先行指数从2022年1月开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先行指数的好转表明,中国宏观经济景气水平持续回升,表现出明显的回暖势头,经营主体活力逐步增强,展现出较强的底部回升态势和强大的经济韧性。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企业景气指数也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3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07.8,同比增长7.8%,表明企业家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对宏观经济环境的预期有所好转。
“三驾马车”稳步前行,拉动中国经济运行向好的方向发展。由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可得,2023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50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与10月相比加快2.5%,表现出国内消费需求恢复的良好态势。从投资来看,2023年11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9%,增速与前10个月持平。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3%,高技术产业投资表现出良好增势。从出口来看,外贸形势总体有所改善。在全球经济贸易动力不足的情况下,2023年中国出口保持在约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4%,2023年11月出口总值增速回正,结束了连续6个月负增长的局面。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年践行,共建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更加自由与便利。自2011年首列中欧班列成功开行以来,中欧班列数量快速增加,2023年1—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19%,综合重箱率100%,其中运量已超2022年总运量。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中欧班列的快速增长,既是中国经济活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繁荣发展的有力表现。未来随着加快外贸新动能的培育,不断拓展数字贸易、中间品贸易、跨境电商贸易,出口市占率和出口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江帆珂 发布的帖子
-
中国经济复苏的表现
-
2023年宏观经济成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了2023年政府经济工作的两项内容,第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第二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面,2023年继续推进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在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方面,《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等党中央机构,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数据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方面,政府工作的重点是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在扩大内需方面,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把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作为重要内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逐步恢复。同时,在2023年3月全国两会制定3%赤字率目标、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的基础上,10月又宣布新增1万亿元特别国债,截至12月底已经下达两批国债资金预算,合计超过8000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等。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等。出台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等监管制度。针对房地产头部房企风险,出台了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一系列新宏观调控措施,缓解了前期过于趋紧的房地产融资、购买和贷款政策。
2023年宏观经济有效复苏。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前三季度已经实现5.2%的经济增速,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大概在5.2%—5.3%之间。2023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为5.4%。无论如何,完成全年目标是没问题的。物价方面,2023年两会设定的通胀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实际同比上涨0.3%,距离安全线还有很远。就业方面,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1200万人左右,前10个月已经完成1109万,全年目标可以超额实现。失业率方面,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在5.5%左右,实际上前11个月的调查失业率均值在5.2%左右,预计全年失业率也将低于安全线水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进出口略有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年宏观经济目标基本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