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之前的文章风格来说,好像以“挑刺儿”为主,比较“负能量”。今天我想说个正能量的问题。从我村的发展,以及我的所见所闻,来看社会进步。目前想到了4个方面。
一,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了近十岁。
我小时候有个记忆,我们村西头有个人去世了。我旁边有一个人评论说,嗯,早是早了一点儿,但是呢,也过了60了,也算可以了。
现在看来,60多岁去世还是太可惜了。我猜那个时候的人均寿命可能是70左右,活到60多岁虽然遗憾,但是也还可以的感觉。
现在人的平均寿命估计将近80岁吧。我回老家的时候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挺多的,好像还有过百岁的。
现在政府会给高寿的老人一定的福利。这样老人会客观上获得更高的尊重。心情愉悦,自然长寿啊!
二,对离婚再婚人士的包容度高了。
小时候我有一个印象,大家对离婚人士是特别歧视的。
我有一个堂舅,他其实,在男女关系方面是有点儿混乱的。但是在大家(包括他)共同的概念里,(男人)乱搞可以理解,但是离婚简直是罪不容恕。
我对他当时说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某某某,这个熊玩意儿现在正闹离婚呢!”非常愤慨的语气。
以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说,这个闹离婚的人比他要好多了,最起码人家想对上一段婚姻有一个交代,要开启新的人生了。
而我这个舅舅呢,他首先对目前的婚姻是不忠的,和我们村另外一个女人勾三搭四。
但在他的概念里,他忠实于婚姻,他没有抛弃结发妻子,而另外一个女性只是他的风流韵事罢了,是无伤大雅的。
他对离婚的人是歧视的。
这种价值观是不是有点扭曲?
现在对离婚人士包容多了,虽然也觉得离婚不好,但自己的亲人起码不会歧视。
离婚率高了,我始终认为不是社会落后的表现。而是社会包容度高了,文明度高了。
另一个案例是青山嫂。
青山哥哥,20多岁的时候出车祸死了,留下一双儿女和桃李年华的青山嫂。
当时大家的想法是她离开的话也可以理解,但是不离开更符合大家心目中好女人的形象。
有很多人去她家劝说其留下,其中包括我二十多岁就开始寡居的姥姥。
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大家会达成一致——是否再婚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应该由她本人来决定,大家不宜干涉。而且,再婚光明正大。
但是,对老太太再婚还是会有指手画脚嘲讽的行为。
三,人权方面有较大的进步。
我小时候,村官和家族势力强大的人,经常肆意妄为明目张胆地欺负村里弱势群体。
我的一个远房舅舅,招惹了当时的一个村官。结果呢,村官动用自己的权势,把我舅舅这边的近支亲属抓了十几口子,关进派出所。而且还动用私刑,用绳索把他们绑起来,一路从村里绑到镇上,关了两天。
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村民基本能达成这样的共识——如果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人民警察会为自己伸张正义,有问题打110。
四,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
我妈妈小时候,男孩子受教育的,每家有一两个就不错了。女孩儿基本没有上学的机会,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现在我们村高中毕业率近100%。
博士有二三十人,女博士多于男博士。硕士学位的几十人,学士学位的近千人。被我县评为“状元村”(全县唯一)。
不夸大地说,这个和我姥姥、我妈我姨有很大的关系。我姥姥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在自己食不果腹、老爷早逝的情况下坚持培养三个女儿上学读书。
大姨读到了中专;二姨初中毕业(当时也不多见哦)嫁人;我妈高中毕业,读至文革。
我妈我姨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女先生。村民们对她们都有一种别样的尊敬。
她们分别又找了更加优秀的先生。
这些首先是我姥姥争取来的,其次是我妈我姨自己的努力。
虽然我们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我想村民们从我家是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对知识从此有了一种追求,对读书有了认同。
这些进步,是建国后开始产生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
以点带面,我们整个中国的发展态势就是如此向上的。
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百姓点赞加油,再接再厉哦!
Latest posts made by 绽放
-
从我村发展看社会进步
-
农夫和蛇的故事,其实也不能怪蛇
今天听了个说法,说“农夫和蛇的故事,其实也不能怪蛇”。因为蛇是在冬眠。农夫把人家捡起来揣到衣服里,其实是打扰了人家。把人家蛇弄醒了,谁还没个起床气,啊呜给你来一口,也是自卫。
我一听,也在理。咱不能光凭着人会说话,就忽略了人家蛇的立场和需要。
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8℃时,蛇就开始选择干燥地带的洞穴进入冬眠。冬眠前的10月、11月,各种蛇都四处觅食,吃得膘肥体壮,在体内积蓄了充足的营养以后,才选择干燥、温暖的洞穴居住,进入冬眠。
在整个冬眠期间,各种蛇都不吃不动,蛇体缩成一团,体温下降,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依靠冬眠前摄取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以度过漫长的冬季。翌春的4~5月份,天气变暖后蛇才苏醒过来,再回到大自然活动。
你看看,人家蛇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和习惯,人家为了过冬,早早做了准备,也不打算招谁惹谁。有组织,有准备,但可以说没啥预谋。
农夫虽是好心,但是客观上确实是打搅了人家。人家还以为自己小命受到了威胁,所以果断自卫。
咱们人类因为受到了桑害,骂了人家2600多年了。今天替蛇说说话,不然显得咱们人类太小气,一直斤斤计较的。
咱们人类有时候就是善良好心得“太自以为是了”。
世界上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种“小白眼狼”(≈小蛇)的说法您是不是听说过?或者您是不是自己就说过?
我妈也一直觉得我会冷,但是我真的不冷啊!
如果因为不“听妈妈的话”,让妈妈不愉快,那孩子也挺冤的是不是呀!
又想起几年前我在泰国孔院时,一位泰国老师说过的话:孔子学院,就像在人家安眠的卧室里安排了穿盔甲的卫兵。
意思是,看着服务很周到,其实居心叵测?
依我们的看法,她实在是多虑了。
但是,小国国民,是有自己的角度和思考的。他们天然地没有安全感。
而且,我们某些官员,在一些具体事情上,是存在霸道的。
国家汉办来人“视察”,想当然地就以为当地大学校长应该花环迎接,全程陪同。但是咱们这边的“视察”也太勤了点儿。
我亲耳听过同事说过一些不怎么顺耳的话,想来泰国人听着也不会顺耳吧?
——泰国国土面积不过相当于中国四川省,出席人员的规格也要跟咱们对等。(讽刺的语气)
这不是。。废话吗?说这话的人是把人家当中国属国吗?
而且,英国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湖南省,更小。你敢说他不应该和我们对等吗?
寓言故事,也可以从不同侧面解读。
我们人呢,也可以多个角度思考,是不是?
-
男女对立是哪儿来的?
前两天四妗子去世了。四舅夫妇有两个女儿,均已成家,俩女儿的意思是,在目前居住的城市找块墓地安葬。
四舅不同意,应该是觉得还是要落叶归根,回到我们村举行葬礼。
这就涉及到他们最在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谁来打幡儿摔盆儿?
这位摔盆的就是这家的“皇位继承人”了。
自己家没有怎么办呢?
因为我们村的概念上的继承人必须是男性,本族男性。女婿是外姓人,不可以“染指”的。在我们村,这方面事情,现代法律不work的。
继承人摔盆,村内人几百上千年约定俗成的规矩。四舅是80年代罕见的大学生,也不愿意打破这个规矩。
定了本家侄子摔盆儿。
我们几位旁观的小辈儿,暗暗觉得,完全可以新时代新章程嘛。为什么还要主动跳进去受制于人呢?
因为这种事儿在我们村已有不少先例了,自家生不出“皇位继承人”,就要求助于堂兄堂弟,堂侄。
摊上善良有良心的,顺带手的,给帮忙,摔个盆儿了事儿,不难为,不贪不占。
偏偏这样的好心人就不多见,堂而皇之占了你家房,占了你家地,还要摆摆谱——没有我你们家可咋整啊?
我们作为外人作为小辈,是没有资格插话的。四舅在忙葬礼,这时候也不方便去打扰,但是我真的很想了解一下他的想法。
依照我们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可以想见,今天又是一个有儿子的家庭,昂首阔步、大摇大摆的日子。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家和四舅在一个村子。四舅是我妈的堂堂叔伯兄弟。姥爷老姥爷都是单传,姥爷早逝,儿子早夭,只留下我妈我姨姐妹三人。
当初我爸妈的婚事是经本族人开大会商议决定的,姥姥将妈妈留在身边,招了外地女婿——我爸上门。姥姥妈妈一直念本族一个大叔的好,说他带头同意的。不然,我们家就会就此从我们村消失了。
姥姥葬礼上,我家的“皇位继承人”——我弟摔的盆儿。
尽管如此,姥姥葬礼上还是有一个家中男丁旺盛的旁系族人,我应该叫他大舅的,在姥姥灵柩旁,时而严肃,时而斜视,时而崩出一两句,“这也就是俺大婶子,不然这都不合规矩。”
我妈我姨在姥姥含辛茹苦坚持下,都读了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丈夫也都是知识分子。葬礼那天,妈妈的表兄表弟都来“撑场面”,才勉强没有被难为。
所以我妈本人也算是男权社会下的受害者了。
论说我妈应该跟这种理念这种习俗做斗争才对,但是我妈作为首批女性农村知识分子,还是要为这种习俗站台,觉得四舅的选择是对的,不然怎么面对族人呢?
不光站台,我妈在日常生活中也彻底贯彻了男重女轻思维。
我姐我妹生了女儿,她羞于通知亲朋,我弟二胎生了女儿(头胎是儿子),她先是不言不语,不予置评。
过了两天,像是自言自语似的念叨,“这啥年头,生个闺女也高兴地屁颠儿屁颠儿的。”
去年年底,我妈从儿子家搬出来,和我住在一起,因为在儿子家住得很不愉快。
但是你永远不能指望她改变观念——为别人生了女儿而由衷地高兴。
前几天跟我姐打电话,还在为我们村某三兄弟只生出一个儿子而惋惜。
其实我妈对我也很好,我想她可能只是出于思维定势——大家都说儿子好啊,没有儿子祖先那里没法交代呀,葬礼摔盆这是个现实问题啊!
那我们在一旁生长的女儿会怎么成长,怎么想,他们,包括我妈,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你们也是很怪,在这事儿上你跟我们说道什么说道?你们是能摔盆是怎么着?”
我们家我们村的事儿,是不是个例?
如果您听着像奇谈怪事,那么我羡慕您,因为您应该生活在一个较为开明包容的环境中。
这是我家亲戚最近发生的事情,结合亲身体会,我因此颇为感慨一番。
我在思考,这个男女对立是哪儿来的呢?是年轻一代女性,还是从根儿上来的? -
RE: 参加反德州SB147法案集会
短短几年,和我在时的美国感觉不是一个国家了。川普罪孽深重,加深种族歧视、社会矛盾,在美华人的生命权都受到了威胁,这是文明的倒退,美国的倒退。
-
今年的门神请错了吗?
年前从网上下单,请了个门神。门神到家那天,我打开一看,咦?这俩门神有点眼生啊!又定睛一看,秦叔宝和尉迟恭。
这两位,不是真人,历史人物吗?什么时候上天做了神仙?
百度一看,发现自己真是知识浅薄了。门神,有好多位、好多“神仙组合”呢!
早期门神,神荼[shēn shū]和郁垒[yù lǜ]。
他们是一对兄弟,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姓,神荼与郁垒便将其擒伏、捆绑喂老虎。后来人们为了驱凶,在门上画神荼、郁垒,亦有驱鬼避邪之效果,而流传至今。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中国古代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这两位看来一直都是神。
后来,新增加的门神取代了神荼、郁垒等先秦门神,门神的含义、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延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后期新增的门神主要有“祈福类”、“道界类”、“文官类”、“武将类”及“其他杂类”等等。
祈福类如赐福天官,道界类如钟馗与王灵官,文官类魏征、包公和文天祥,武将类如秦琼与尉迟恭等等。
有一说,秦琼与尉迟恭是唐太宗请来做门神,保护自己的。普通老百姓请大将军做门神是否合适,咱是否受得起,是个疑问。
还有,两位是武将,俺家都是文人,愿不愿意保护我们呢?我也有点子诚惶诚恐。
还有更有意思的。
49年建立共和国后,人们的思想发生转变,有些地方便把刘胡兰与赵一曼、董存瑞与黄继光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民族英雄的画像、逢年过节,贴在大门上。这样以来,门神便不为门神,而演变为门画儿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门神的故事原来这么多姿多彩。有兴趣的朋友再去仔细看看。有意思极了。 -
RE: 我们的中庸之道可能只是个谎言
@nanalin 文明发展到今天,活路还是要留给人家的。古今中外,那个“外”的例子,也能参考。当然不是说非得走“外”那条路吧。
-
我们的中庸之道可能只是个谎言
中庸之道,我专门百度了下,定义是这样的:汉语成语,出处《论语•庸也》,意思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我想了想咱们历史上和周边的事情,用中庸之道解决问题的,其实很罕见。
咱先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秦皇焚书坑儒的,极端吧。
汉武,自己采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其实也只是个名头,为了方便自己中央集权,做事也没按儒家的中庸来呀。在位54年,打匈奴44年。抗侵略没问题,应该的,但是国力消耗巨大,西汉人民疲敝不堪,无数百姓要么死于战争,要么死于饥饿,苦不堪言。
唐太宗,好像很难说他的污点。但是他家的问题,是君主制的必然产物——只能有一个君,咱俩都想当,那咋办,那就必须死一个。兄弟俩,反正,这,也没法商量,是吧?没法中庸,是吧?就得死一个。
宋太祖,是被自己的“发家史”时刻警醒着——防着武将啊! 他们这一个一个地,如狼似虎的,不能给他们脸。文将,他们还能怎么着?再说了,咱也得做做文章,显着咱开明是不?结果……
成吉思汗,不看重儒家文化,不说他也罢。把人民分得三六九等的,明着分。估计他也不懂,也不屑这中庸之道。
朱元璋,把自己家家底看得很牢,防朋友像防贼,把开国功臣几乎干完了。弑杀基因非常强大,他后面的几位皇帝,也没人把人命当回事。
大清,满蒙汉,宫廷剧没少演,大家都知道哈?
有一个算一个的,哪里中庸了?
咱们的男女两性对待,尤其不中庸,又偏又倚的。男的,娶几个都行,眠花宿柳也行;女的,发现了,浸猪笼,休,打死。
还有大儒二程、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有人说这里说的“人欲”,其实灭的是荀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的”“恶”的部分。
既然是人性,你非得灭了人家干啥?防着就行了。你灭了,你你你,还是人吗?结果朱熹自己破了,让自己活成了个笑话。
再说说咱周围的事。
防疫,三年封闭,孩子上了三年函授。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在2021年全国企业注销349.1万户,个体工商户注销961.9万户,46万家企业倒闭。
2022年的没查到。
封村、封校、封小区,不听话的dei起来。
上海90岁老奶奶也不能例外,方舱吧您!
可谁知,这一回,说放开,就放得那么突然,那么彻底的。猝不及防的。
打个招呼,放了哈,放了哈。
然后,大家就迷迷糊糊地、傻木愣瞪地觉得放开就放开吧,国家都说放开了,那奏是没事喽。
结果,一个一个倒下了,发现,妈呀!我家没药啊!没温度计啊!没布洛芬啊!药店,药店也没有啊!
还有,对连花清瘟的态度,对西药的态度,要么一药难求,要么全盘否定。
感觉,是疯了。。。
去医院看病,title多的医生,病人多得看不过来,都堆在TA门口。
对门医生,一个病人没有。
我看着都挺尴尬。
我妹妹是学霸,人家混得也好,在老家,那家喻户晓的。回一趟老家,众星捧月一般。
我也是这家出来的呀,跟我打个招呼就算完,笑脸也能给一个。当然,我也乐得清闲。
但是有个表哥,想让我妹辅导他儿子英语。我一个英语老师,他不理我。
我妹英语很早就专八了,是很厉害。
但问题是他儿子,上初二,连我弟弟问他,“Are you Gu JH? ” 这主回答,“Yes, you are!”
我心想,你寻思我是教不了你家这祖宗?
我虽然乐得清闲,但免不了有点酸葡萄心理。
他们这是对成功者的全面崇拜,以及对普通人的无视。
我是觉得,咱们哪哪都不中庸。这中庸之道,是说着玩的吧? -
折 叠
曾经以为我的心可以无限延展,
延展
延展至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可以无所畏惧
在那里
我偶遇美好
我随遇而安
而现在
我的心也可以折叠
折叠
折叠成一个小小的方块
或许,
我可以暂时将它放在一个小盒子里
锁起来
或设置一个密码
什么时候开锁
什么时候输入密码
我说了不算
万一
有一天
我忘记了密码
或丢了钥匙
我怎么办呢? -
RE: 裙子无罪,罩袍无罪
@一生健康 谢谢周老师的用心点评!
您说得对!人的精神革命会滞后于工业革命的吧?就咱们国家来说,有些人的精神世界或许还是几十年几百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