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版块
    • 系统文件
      • Term of Use
      • 新手必读
    • 外网链接
      • 汉纳Classic
      • 美华之声
    • 注册
    • 登录

    《父母爱情》中不同阶级的人是怎么相处的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互动博客InteractiveBlogs
    4
    9
    1.3k
    正在加载更多帖子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绽
      绽放
      最后由 编辑


      女主男主就来自不同阶级,在校长夫妇为他们介绍前后,他们都表示了互相嫌弃之情。

      江德福说,她这资产阶级小姐!

      undefined


      安杰说,江德福,我都不能听他这名!
      安欣对大哥大嫂说,炮校,就是给他们这些当兵的扫盲的地方,怎么能让小妹嫁给这样的人!

      大哥大嫂出于现实考虑,推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江德福沉醉于安杰的美貌,安杰也慢慢被江德福的个人魅力吸引(应该也有现实考虑,自从结交德福,领导同事都对她称“您”了)。

      家里其他人都是哈着“新贵”德福的,除了姐夫欧阳懿。他意难平地说,“现在什么世道,过去我们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现在倒好,我和文盲大老粗成连襟了!”

      undefined


      这“戏剧冲突”就够强烈了吧?后面他们结婚生娃后又来了一个农民阶级的小姑子德华,原名“德花”。

      德华和嫂子一开始也是冲突不断,嫂子嫌弃德华不讲卫生,自己嚼碎了再喂给侄子,忘记冲厕所等等。

      德华嫌弃安杰成分高,“耽误了俺哥,要不是你,俺哥早就是……了!”“穷讲究!”

      德华和自己嫂子亲近不起来,倒和老丁媳妇走得很近。因为她们拥有几乎相同的背景——农村走向城市,不识字。

      期间还来过一个保姆孙妈。孙妈也是底层人民,德华却有了“主人仆人”之分——你一个做保姆的,我不来这些活儿都是你的!

      后面还来过农村的亲戚,第一批是德华招来的——凭什么俺哥当官,沾光的都是安家人,江家人为什么不能?

      第二批是亲戚自己找来的,来“有枣没枣打两杆儿”,结果赖着不走了。德华与他们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爆发了。一亲戚瞧不上德华“给人家看孩子的”这么横,老家的偏见不小心带出来了——克夫的寡妇,扫帚星!

      有点乱?那我再缕缕。

      安家这边,有
      安杰安欣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小姐,
      欧阳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孙妈,城市底层百姓。

      江家这边,有
      德福,社会“新贵”,
      德华,依附于新贵的,农村走向城市的“新移民”,
      农村亲戚。

      他们都有自己的“讲究”。


      安杰讲究,“喝茶有茶杯,喝水有水杯,喝咖啡有咖啡杯”。
      欧阳懿讲究,“谈笑有鸿儒”,“牛排七分熟”。
      安杰大嫂讲究“菜要摆得好看”。
      他们都讲究,“吃饭不要吧唧嘴”。

      江家讲究,
      “不要让资产阶级小姐影响了俺哥。”
      ……
      好像没有啥其他“讲究”了。

      他们都有自己的毛病。


      安杰不注意自己的“群众基础”,“最烦他们一张饼一碗汤地送来送去,小家子气!”“想想王秀娥和面的手我就觉得恶心。”

      欧阳懿“知识分子”的“酸腐气”,“不是谁都能当右派的,你得有那个资格。”“茅台已经不是啥名贵的酒了,就是为了个赚钱的名儿。”——不顾气氛地瞎说实话。

      德华的毛病,除了不讲卫生,还有,没有界限感。“这家不是姓江吗?”“凭啥只有安家人沾光,俺江家人就不能沾光?”

      undefined


      农村亲戚,“你三爷爷(德福)那么大个官儿,什么工作安排不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德福等新贵也有自己的毛病。


      德福爱惜自家的名誉,看着安杰痛苦也不说出实情——江昌义是前妻和二哥所生,不是德福的儿子。

      开始爱惜自己的羽毛。看到群众敲锣打鼓欢迎欧阳懿而不是他们这些“首长”,他们(德福,老丁,王政委)心里不得劲,“吃醋了”,心里暗戳戳地想,“享受戴红花、敲锣打鼓欢迎仪式的,难道不该是我们吗?什么时候轮得上这右派了?”

      欧阳懿来岛探望,德福不愿去接,说,“不能给他这么高的规格。”

      总之,各有各的讲究,各有各的毛病,但是,他们最后都处得不错。都把对方当成亲人来爱护。


      那肯定是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Ta的闪光点,可爱之处。

      安杰,看到了德福为安家所做的一切,也“报之以李”,对江家来的亲戚并不嫌弃,认真招待。

      看到德华受委屈,发自内心生气,教训老丁,“你们好意思侮辱德华吗?!”对老家亲戚说,“德华是这家的姑奶奶,在这个家她就说了算!”

      后面的德华,越来越可爱,全心全意为江家付出,帮哥哥嫂子把五个孩子带大。在安杰受大环境影响,“家庭地位不保”时,劝说侄子,“外面都批斗地富反坏右,你妈又不是,你挑这头儿干啥?”

      这些话,谁听到不是心里暖洋洋的?

      欧阳懿,最后被当地群众锣鼓喧天地欢迎,不也是因为当年为群众做了好事吗?所以,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感恩的人。

      人物关系有点多而复杂,但是我想说的是,只要付出真诚、善良的心,大家都向好努力,消除原来的“区别心”,爱他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就会是充满阳光的——We are family。

      小家是这样,大家是这样,社会应该也是这样的吧?

      undefined

      不认识这个人,但是他的标题是对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0
      • 丹奇丹
        丹奇
        最后由 编辑

        很棒的影评!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被梳理得明明白白。既视感很强!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0
        • 丹奇丹
          丹奇
          最后由 编辑

          于小家看大环境,伦理和道理,背景和现实,矛盾冲突和解决皆在情理之中!

          绽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0
          • 绽
            绽放 @丹奇
            最后由 编辑

            @丹奇 丹奇姐姐每次都能明确地点出我想表达的意思👍🏻

            N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0
            • N
              nanalin @绽放
              最后由 编辑

              @绽放 前段时间电视台不断反复播放《父母爱情故事》,我看此片很亲切,因为它与我的生活很贴近。我从小就生活在部队大院,

              N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0
              • N
                nanalin @nanalin
                最后由 编辑

                @绽放 前段时间电视台不断反复播放《父母爱情故事》,我看此片很亲切,因为它与我的生活很贴近。我从小就生活在部队大院,江德福身上就有父亲的影子,包括言行举止服装用品。此片一出我和老公很喜欢反复看了多遍,它简直就是我们部队大院的生活写照。要说不同的阶层的人也能相亲相爱白头偕老,我们周围也看到了不少,总之此片很客观的演绎了那个时代那个群体的生活经历。此片就是在青岛的海军干休所拍摄,场景都很熟悉。


                绽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0
                • 绽
                  绽放 @nanalin
                  最后由 编辑

                  @nanalin 谢谢您的关注。是的,《父母爱情》是很经得起观看的电视剧,里面可以思考的东西也很多。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0
                  • 往
                    往事并不如烟
                    最后由 编辑

                    划分阶级?有谁划分,为何划分?

                    绽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0
                    • 绽
                      绽放 @往事并不如烟
                      最后由 编辑

                      @往事并不如烟
                      当然不是我划分的,哈哈!这是个“历史名词”。现在引用一下。如果更精确的话,可能是“阶层”吧。
                      我是说,现在没人提这个概念了,但还是客观存在于大家心中。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0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