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門、猶太和東南亞華裔:三者有何共通之處?
-
摩門、猶太和東南亞華裔:三者有何共通之處?
作者:史律
2025年9月18日
近日猶他槍擊案槍手的摩門家庭背景引發了關於摩門教和猶他州的很多討論。前幾天猶他最高法院裁定州議會選區劃分違憲的決定,也讓人感覺到這個州的保守和德州深南那種保守還是有些不一樣。正好前一陣去過早就公車免費的鹽湖城,想起摩門、猶太和東南亞華裔這些“模範少數族裔”的共同特點,那就來聊幾句這個既特殊又不特殊的個案:鹽湖城一帶的“小硅谷”高科技產業是否由摩門傳統生發?
美國今天的摩門教“主流”雖然一般被認為在倫理上比其他“主流”基督教會更保守,其“多妻傳統”也時常被人詬病,但因為創始人被當時的基督教狂熱份子迫害致死(當時已經被捕入獄,狂熱份子居然還衝進監獄將他殺害),他身後負重西遷的摩門教發展出兩個特點:
1 為了擴展信徒範圍,一開始就有生存危機的摩門教很早就向印地安人傳教,也一直極其重視在來美新移民和國外傳教,重視的程度和持續時間都遠遠超過了北美其他信仰流派。為了傳教的目的,摩門男孩必須在青少年階段就熟悉至少一門外語。因此所以這個傳統的保守主義傳統裡面,不像某些保守族群裡有那麼多種族主義和孤立排外內容。中文世界裡比較熟悉的羅姆尼和洪博培都是這種“摩門好男孩”的典型人物:受最好的高等教育,通外語有充分國際經驗,敬業愛家,有餘力時領養亞非孤兒...
2 因為有創始人受迫害致死的記憶,摩門教有很強的生存危機感,因此非常重視教育包括科學工程類教育。摩門教會專設基金資助教會孩子接受高等教育。鹽湖城一帶高科技產業群“小硅谷”的出現就和摩門教的重視教育投資有關。
說起高科技產業,常見的一個問題是:下一波技術革命突破口會在哪裡?一個很大的可能會是美國和中國大陸都大力投資的腦機接口技術,而這個領域的著名進展“猶他神經電極陣列”(Utah Electrode Array)就出自猶他大學的生物工程實驗室。將這一技術產品化的全球腦機接口產業龍頭企業Blackrock Neurotech總部就在當年摩門教徒門避難的鹽湖城,而不是我們熟悉的硅谷波士頓奧斯汀。
附圖一 受惠於“猶他電極陣列”應用的癱瘓患者使用機械臂恢復功能
因為小眾、少數、受主流迫害,因此尊師重教在各個領域都取得比“主流多數”更出色的成就,流浪中歐德語區的阿什肯猶太人是如此,在東南亞幾百年堅持華語傳統的華人是如此,創始人被殺害負重西行的摩門社群仍然如此。我不認為猶太教、華語或摩門信仰本身會有高於或低於“所在國主流文化”的地方導致這些族群有更多成就。這些光輝燦爛的成就源於某個共同的篳路藍縷探索路徑,而不是某個特定的宗教或文化“本質”。
後記:在美國和摩門教格局略有類似的小眾教派還有那個全體吃素的安息日教會Adventists,也是科學与社會的瑰麗一景。安息日教徒聚居地Loma Linda, CA是全北美百歲老人滿街走的長壽之都,完全不符合外國人對美國人“大口吃肉胖出心臟病”的刻板印象。這個吃素的長壽族群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口號Science is divine。意即科學与有神論並無矛盾。進一步的闡釋就是:聖經的內容遠不止尼西亞-君士坦丁堡天主教大公會議確定的那些文本。整個宇宙包括你自己的身體和意識都是造物者寫出來給你看的聖經。人在了解自己無知狀態的前提下(馬太福音:“所以不要論斷”),懷著謙卑和審慎的態度探索科學,不斷摒棄自己之前的想當然,這個過程就是人一步步接近造物者的過程。
附圖二 素食不飲酒的安息日教徒